此行,他正是冲着英仙座流星雨而来。
说天文观测伟大,喻知博并非夸张,因为天文不像物理、化学、生物在实验室里面就可以做,天文的实验室就是宇宙本身。喻知博参与志愿者服务我们不仅要将校训内化于心,保持探索世界的激情与动力,也要将‘团结、服务、牺牲复旦精神外化于行,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做生活的实干家。
喻知博说,天文研究主要分观测、仪器和理论等几部分,他的研究兴趣是天文观测,也就是用望远镜观测,分析观测数据。而‘博学与‘笃志则引领我在广泛学习与实践中博观约取、明确志趣。这个梦想,从爱看天文科普图书的童年生根发芽,在复旦日月光华的滋养中蓬勃生长。喻知博说,这次竞赛是他踏入科研大门的第一步,让他对科研的认知从模糊变得清晰。对天文的兴趣是怎么养成的,喻知博只能从零星的记忆碎片中寻找答案。
梦想,不能只停留在脑海中。一次和老师交流时,对方不经意间说,你以后或许应该做科研,因为你很有韧性。梁家衡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年以来,作为一名在与香港仅一河之隔的深圳长大的香港人,我见证了香港在这些年来经历的各种风雨,也看到了强大的祖国以及可靠的特区政府为了香港的繁荣稳定所做出的种种努力。
非常开心和荣幸,能够见证香港回归25周年这样激动人心的时刻。因为中国商飞公司总部就位于上海,内地也有更多发展机会,我最后选择了复旦。在香港接受十来年的教育,自然也想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在她的带动下,我的学习热情不断被激发,成绩也在稳步前进。
学习方面,大一大二时的理科课程对我们非常有挑战性。大二时,我面试了麦田剧社的某个剧本主角。
香港奥密克戎疫情最为严重的阶段,国家为香港第一时间派来医疗团队、调集抗疫物资,尽管当时内地防疫压力也非常严峻。大二时,我作为学院文艺部部长负责组织了一年一度的院系一二九歌唱比赛。冯朗渢中国语言文学系2021级硕士研究生今天上午,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我内心特别地兴奋,早早待在电视机面前观看直播。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希望香港的科技创新事业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
几个同学发现后,带着零食和饮料来光草陪我,分享着他们的经历,以及挫折后的愈发坚强,给了我莫大安慰。在2022年7月1日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作为一名香港同胞,在热烈庆祝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之余,我也必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祝愿香港砥砺奋进廿五载,携手再上新征程。身为00后,我一直认为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中学开始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时候,我才了解到这句话背后坎坷的过程,也才真正意识到原来回归是如此重要的一件事。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院士的讲座,也让我感觉受益匪浅。
从一国两制的实行到《香港国安法》的颁布,香港的繁荣稳定,离不开强大祖国的支持。制图:实习编辑:项天鸽责任编辑:李斯嘉。
在复旦,我还有幸加入复旦香港联会这个大家庭,作为联会主席,我主要负责校内针对香港学生的各项事务,来更好帮助香港青年更快融入内地的学习生活。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回顾了香港回归以来的非凡历程,饱含对香港同胞的深情关爱,并对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未来寄予厚望。
紫荆花盛开,香江永奔流。希望香港青年能在助力祖国发展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角色,为祖国的发展注入香港青年的力量。选择新闻学院,也是希望自己能通过新闻传播的方式,促进香港与内地的友好交流和发展。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祝愿我们的香港走向更美好、更繁荣的未来。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不一样,聊天的时候看待问题也有不同的视角,对我而言极大地开拓了视野。在复旦的多样体验,让我学会了更好地平衡学习和生活。
在校内,我参与了学校组织的龙腾卿云领导力训练营,跟着老师们和港澳台同学们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遇到我听不懂的知识,她会耐心给我讲解,也鼓励我多问老师,还会带我一起参加读书会。
二十五年来,香港历经重重挑战。我在这里也交到很多朋友,不仅有院系、寝室的同学,还包括武术协会的朋友。
回顾整个中学,每一次大型演出时的排练时光是我记忆里最深刻的东西。高一时,我就已初步决定回内地上大学,来上海读书。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校史馆,感受领悟复旦人的精神。来了之后才发现,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收获了惊喜。本科毕业后,我希望攻读研究生学位,未来在深圳或香港发展,从事新闻传播类的工作,为两地交流做出贡献,这是我最想做的事情。幸运的是,香港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有着坚实的基础,有着勤奋实干、坚忍强韧的市民。
于是,在选择大学的时候,我放弃了本地升学,而选择了复旦。同时我们也会联合来自澳门、台湾的同学组织活动,帮助港澳台学子与内地同学互相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但从街头老人们的言语、表情中可以感受到,回归祖国对于他们、对于整个香港来说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事,即便我没有亲身体验,但也能感受到当时的那份感动。我真切感受到自己变得更加外向和自信。
习近平主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到,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得到14亿多祖国人民鼎力支援,也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的好制度。我加入了社团,参与了志愿者服务、支教活动,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陈逸斐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21级硕士研究生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对香港的点滴回忆印象,又萌然而生。希望在回归的第35甚至45周年的时候,我也能亲临现场报道。来到复旦,我希望也能留下一部剧。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一起,大家都很聊得来。
在现场,面试官要我们分享一个故事,我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难过得哭了,面试后还沉浸在回忆里难以自拔。来到上海之后,我发现不论校内校外,每个人都很有冲劲和凝聚力,把祖国的发展、家国情怀融入到个人奋斗目标中。
王浩博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系2021级本科生(后排左三为王浩博)我出生在内地,小学四年级跟随家人去香港读书生活,高中毕业考回内地,所以我对祖国一直都是很熟悉的。在校期间,我参加了一些校外实习,感受到了上海的开放与包容。
好在港澳台办安排了部分科目的辅导,还邀请高年级学生帮助我们,让我们渐渐适应新的学习节奏,成效很好。冯福弘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系2019级本科生为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我选择来到了上海复旦读书。